封闭的数字围墙:中文互联网的困局与反思

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茧房
Share on:

从一个HN用户的角度看中文互联网

1. Hacker News符合互联网开放的精神

之前看Hacker News不多,今天浏览上面的内容,感叹于它的简单和纯粹。每一个帖子都附带一个网址,点开就能浏览,不用登录,也不用下载 App,更不会弹出烦人的"打开 App,体验更佳"的提示。

2. 中文互联网的“数字王国”

然而再看国内的网络环境,一点也没有这种简单和纯粹,全部都是高墙大筑。中文互联网就像是被分割成了一个个互不相通的"数字王国",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疆界:这里不得不说一下CSDN每天产生巨量垃圾的平台,占山圈地搞的比谁都麻利,好意思说自己是技术社区?笔者前些年在CSDN上也制造了不少“垃圾”,有一篇写C语言的一个简单知识,获取了巨量的关注,也让我看到了CSDN上读者平均水平不高。

  • 想看文章?得关注公众号
  • 想看视频?得下载 App
  • 想了解什么东西?搜索引擎给你的答案十有八九是大厂们的自媒体内容,整个百度、google的中文内容简直一塌糊涂。

3. 二维码取代网址的现象

网址这种东西,在国内互联网上已经快要成为古董了。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二维码,扫一扫就把你带进某个 App 的深处。大厂们都在玩命地圈地,搞所谓的"私域流量",把用户关在自家的院子里。小红书可谓是把这套玩到了极致,在这个信息茧房中,似乎每个人都在玩流量生意,覆巢之下岂有完卵?

4. 信息茧房中的内容困境

无奈的是,这些私域流量里面,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其实并不多。打开任何一个主流 App,映入眼帘的往往是:

  • 看起来很震撼但实际上毫无营养的短视频
  • 充斥着焦虑感
  • 漫天飞的带货广告
  • 为了博眼球的标题党内容
  • GPT的制造的虚假内容

5. 商业化导致的封闭生态

中文互联网的发展跳过了欧美的PC互联网,手机互联网变成了App First。因为商业利益,已经没开放的基因了,我们其实大多没有观点和思考,自己所谓的观点想法无非是小红书们、抖音们制造的信息垃圾。

6. 欧美互联网的开放对比

反观欧美的互联网是开放的、去中心化的。RSS 订阅、个人博客、论坛社区,信息自由流动。丝毫没有占山圈地的感觉,笔者已经很少关注国内的平台了,除了v2ex的内容会看一下。

7. 对未来互联网开放的期待

也许有一天,当下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出现,这种封闭的生态系统会被打破。到那时,我们或许能重新体会到,真正的互联网应该是什么样子。

下篇预告

下篇我们来谈谈如何走出中文互联网的信息茧房,更多的一些自己的判断。